天府評論:讓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成為群眾的“幸福圈” | |||
煤炭資訊網 | 2023/3/4 22:30:18 一事一議 | ||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2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結合前期試點經驗,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單”轉化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滿意清單”。 便民方能利民。作為聯通城市經濟微循環的“毛細血管”,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區群眾為服務對象,服務半徑為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內,以滿足群眾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為目標,聚集多業態的社區商圈。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以便利群眾生活為落腳點,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讓各種惠民實事落地開花,使群眾不出社區就可以辦事、就醫、休閑,解決生活中的小難題,生活的腳步變得更加細致、從容。這無疑是群眾既擁護又歡迎的好事、實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目前,在一些城市社區,群眾生活不便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有研究顯示,城市居民一半以上的日常消費支出,都集中在社區周邊1公里范圍內,也就是步行15分鐘的距離。推進便民服務進社區、進居民點,建設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一站式解決群眾生活中的煩瑣事,讓群眾在家附近就能享受到便利優質的生活和服務。這既是促進消費的重要抓手,更是惠民生、暖民心的重要舉措。 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辦群眾所需。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分兩批在80個城市試點開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已建設1402個便民生活圈。試點證明,讓地域融合、時空縮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滿足了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需要,有利于貼近民生,更有利于改善民生。讓城市更有溫度,更燃煙火氣,更接地氣,是服務保障民生、推動便利消費及擴大就業的重要平臺和載體。 有花就有果。在試點取得一定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以點帶面、全面推開,開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力爭到2025年,讓有條件的城市都行動起來,開展多種形式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創建。這是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最直觀的解讀,也是對“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深度詮釋。但是,有風有雨是常態,風雨兼程是狀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不是說建就能建起來的,必然會遇到壓力、阻力和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困難。這對各級各部門來說,又是一次“趕考”。 志不求易,事不避難。各級各部門必須要胸有謀略、動有章法,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因城施策、因圈施策,聚焦“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優化社區消費空間布局,配強消費載體設施,有板有眼地推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要注重體現個性化、多元化和特色化,不能一個標準、一個模子去套,要因地制宜破解難題,提升智能化便利化水平,讓群眾的所思所需所盼都能在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中找到“答案”,把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真正建成群眾的“幸福圈”,全方位提升群眾暖暖的獲得感,實實在在的幸福感。(作者系天府評論特約網評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