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瞻 | 這幾個涉礦話題或將引起關注 | |||
煤炭資訊網 | 2023/3/4 9:30:27 焦點話題 | ||
◎ 本報記者 劉 烜 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礦業持續穩定的支撐,更離不開礦產資源的有力保障。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還有哪些涉礦話題將成為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焦點呢? 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 資源枯竭型城市,作為基礎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供應地,長期以來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隨著礦產資源開發進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階段,資源枯竭、生態環境惡化、經濟衰退等壓力也隨之而來。 從2001年國務院批準在遼寧省阜新市開展全國首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到2008年、2009年、2010年國家分批次界定69個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我國初步明確了支持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政策框架。黨的十八大以來,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體制機制更是不斷健全、政策框架逐步完善,轉型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進入“十四五”時期,我國加快完善推進資源型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建設。2021年,相繼出臺的《“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推進資源型地區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等文件,進一步明確繼續支持資源枯竭地區可持續發展,強調資源枯竭地區首先要解決好民生問題。 在梳理近10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意見建議相關報道情況時,記者發現,每年全國兩會“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都是備受關注的內容,來自資源城市的代表委員圍繞轉型、綠色發展積極建言獻策。不僅如此,在近期的新聞網站、政府網站上也頻頻出現相關內容。例如,1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官網推介昆明市東川區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成效經驗,激勵相關城市加快轉型。1月30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給家鄉市委書記留言,希望阜新市打開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文旅富礦。2月23日,河南高校專家教授圍繞衰退型和再生型煤炭資源型城市綠色低碳轉型的路徑和發展提出建議。此外,日前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棗莊市政協副主席王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明確表示,今年全國兩會自己準備提交“支持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的相關提案。 可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話題一直是全國兩會代表委員,以及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 當前,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仍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還面臨著多方面的問題與挑戰。如何讓資源枯竭型城市迎來新生?如何依托城市特色探索最佳轉型路徑?如何增強轉型發展的協調性、平衡性?如何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如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轉型經驗?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或將聽到代表委員們的聲音。 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增設“環境資源”界別。有專家認為,該界別的設立是實現“雙碳”目標、保障能源資源安全的必然舉措,也將使相關領域的履職力量更加集中、更加有力。 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迫切需要加快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據了解,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十四五”實施方案印發以來,各地反響熱烈。“突出緊缺戰略性礦產資源,加強基礎地質工作,加大勘查特別是精查力度,充分發揮各類市場主體作用,切實增強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保障能力”成為行業共識。特別是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發揮更大作用,奮力書寫“英雄地質隊”新篇章,在廣大網民和地質工作者中持續引發熱烈反響。中央媒體、地方媒體、行業媒體圍繞找礦新進展新成果、找礦先進人物和事跡、新一輪找礦突破大討論等內容報道的網絡瀏覽量累計逾5000萬。 不僅如此,在今年1月陸續召開的省級地方兩會中,“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也成為當之無愧的高頻熱詞。記者在梳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時發現,全國28個省、自治區的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共有22份工作報告明確涉及礦業。其中,有9個省份將“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些省份包括四川、貴州、甘肅、陜西、安徽、云南、江西、黑龍江、吉林。有3個自治區將“加大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寫入報告,包括內蒙古、新疆、寧夏。此外,還有不少省份支持涉礦企業和重點項目建設。地方兩會常被視為全國兩會的“序幕”,因此今年全國兩會涉及該話題的討論內容令人期待。 提升地質科技創新能力 2月1日,人民網正式上線2023年全國兩會調查,這是人民網連續22年開展全國兩會調查,并邀請多位專家學者研討并設置了16個全國兩會候選熱詞。在16個候選熱詞中,“科技創新”位列其中。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被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動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教育、科技、人才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并首次進行專章部署??梢?,科技創新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地位提升前所未有,作用發揮前所未有,科技賦能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顯著標志,科技創新正成為引領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動力。 那么,如何充分發揮地礦行業的專業優勢,打造地質科技創新“火車頭”,為政府部門在優化國土空間布局、解決制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資源環境問題、地質災害防治、推進重大工程建設、生態保護修復,以及服務民生等方面,提供地質智慧和地質方案呢?期待今年全國兩會上能聽到代表委員們更多關于全面提升地質科技創新能力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