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九潭:難忘的3月5日 | |||
煤炭資訊網 | 2023/3/2 19:59:00 散文薈萃 | ||
3月5日,這是一個很有紀念意義的日子,人們一定會想到的是學雷鋒紀念日。1963年3月5日,毛澤東在人民日報發表“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紀念日由此而來。這一日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董必武誕辰日。這一日還是黨的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高君宇逝世紀念日。這一日更是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斯大林逝世的紀念日。 本文要想說的,便是讓人難以忘記的一位烙印在全國廣大人民心中的偉人——開國總理周恩來。今年3月5日是周恩來誕辰125周年紀念日,他的名字在中華大地上更是耳熟能詳。周恩來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中國人民的自豪,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楷模。在少年時,他寫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言。在青年時,他給同學留下“愿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的臨別贈語。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27載總理重任?;仨ぷ魃钪械狞c滴片段,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震撼,蕩滌我們的心靈。 ![]() 圖(1)1966年6月,周恩來出訪東歐 斯人已逝,深切緬懷。周恩來的名字響徹中外,這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當我們提起這個名字,就感到很溫柔、很振奮、很勵志,中國各族人民親切的稱號“周總理”,他是我們永遠的懷念,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緬懷周恩來光輝的一生,他有很多驚人之處,有人稱他為“六無君子”:死不留灰、生而無后、官而不顯、黨而無私、勞而無怨、去不留言,他是人民的“總勤務員”。47年前,億萬人民流淚送別,他什么都沒有帶,只留下一個充滿希望的中華民族。周恩來自從走上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足跡遍布五湖四海。緬懷他的豐功偉績,尋找他的革命足跡,他有無數的感人言行。這里就講一下周恩來在建國之前,跟隨毛主席從延安東渡黃河到西柏坡,路經佛教圣地五臺山的故事。
那時1948年的陽春,迎著春雪入住佛教院寺后,在當地干部的陪同下,參觀臺懷鎮中心羅睺寺時,周恩來問陪同的五臺縣駐臺山秘書周官:“這里的僧人有哪些民族?”周官在解答中說,除了漢族外,主要有蒙、藏僧人,還有個別滿族僧人。周恩來便說:“要學會搞統戰工作,團結各族僧人,把民族宗教事務工作做好。”閑談中走入寺院西配殿,陪同人員看到一尊人獸合抱的塑像,一頭牛肚下壓著一個女子,大家悄聲議論起來,毛主席就讓周恩來作講解。周恩來面帶微笑就指著這尊塑像講解:“這是蒙古族喇嘛教供奉的尊神,是象征蒙古族起源的圖騰,還有一個古老的神話傳說。”隨同人員洗耳恭聽,周恩來接著講解,進一步解述佛教歷史文化。 ![]() 圖(2)緬懷周恩來
|